行為偏差與腸胃失調之淺思(二)-洪浩瀚中醫師
消息類型: 醫師專文-廖浩廷 醫師 撰寫人: 洪浩瀚中醫師  點閲數:562 發佈日期: 2017-08-09

行為偏差與腸胃失調之淺思(二)

人類的腸道裡住著腸菌,好的腸菌喜歡吃纖維,代謝的是維生素B和維生素K這類重要的營養元素。就跟任何好的活菌一樣,它們喜歡乾淨的環境。當它和沒消化完畢而形成一攤爛水的毒素攪和在一起時,好菌很難生存。這時,好腸菌所代謝的維生素B便會開始不足。維生素B積極參與神經傳導素的合成與轉換,少了它,神經想傳什麼、想傳到哪裡都做不到。我們的腸道裡也有壞菌,它們的主食是糖,如果我們不好好計畫該吃什麼亂抓垃圾食物,那吃到的就多數是糖。好菌吃不到好東西,漸漸勢微,但壞菌老吃得到它的主食,漸漸壯大,就這樣,壞菌沒有好菌抑制,開始肆無忌憚地繁殖,結果就是造成腸菌失衡。⋯⋯

壞菌一旦壯大,它的根便開始深植入腸壁,它代謝出的毒素就可以直接進入血液。壞菌的代謝物不但不是我們需要的維生素,而且它們還都是會傷害腸神經和腦神經的毒素。由於壞菌的排泄是無時無刻的,腸道和腦部持續受到這種毒害,常會扭曲人的感官、思考和情緒,人的行為也會因為這些扭曲而顯得變形。

這段論述指出,腸胃的優劣與我們的行為舉止息息相關,這也打破了只有大腦才能影響行為的思維。腸胃不好,大家總是直接聯想到胃酸逆流、脹氣、腹痛、便秘、拉肚子、痔瘡。最近也越來越多人了解到許多的身體過敏症狀,如蕁麻疹、濕疹、打噴嚏、流鼻水,同樣地與腸胃道有關。而腸胃道環境與腸道菌叢的關係,更延伸出有關行為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但是,比較令人憂心的,即使知道飲食(特別是糖,會助長壞菌的壯大)所導致腸胃失調會造成身體的傷害、行為的偏差,但能夠修正自己飲食習慣的人也少之又少。在2017年6月8日的yahoo新聞中,在2013年,美國科學家透過白老鼠實驗,發現高糖高脂食品會使大腦中的獎勵中樞變得活躍,讓大腦忽略停止進食的指令,這種作用跟吸毒上癮的機制很像,而且,高糖高脂食品刺激大腦神經元的數量比古柯鹼還多。

其他一些研究也表明,高糖份食品會讓人上癮。當人接觸到甜食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多巴胺會使人感到幸福,所以人們會想去吃甜食。吃甜食後體內血糖會升高,大腦會釋放內啡肽等物質讓人感到愉悅;因為胰島素的作用,血糖很快就會下降,血糖下降後大腦又會發出信號讓人想吃甜食。這種反覆的過程會使人們面對高糖份食品的自制力越來越弱,陷入惡性循環。小孩子愛喝、大人以為對身體好、富含益生菌但卻比可樂還甜的飲品,似乎也在上癮的範圍之中。

不知道家裡有沒有讓人傷腦筋的小孩呢?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常覺得無法專注、疲勞、懶散、自己的情緒常常難以控制呢?多用點心,也許,我們可以從修正自己的飲食中慢慢地找到我們要的答案。


參考資料:
一、中醫症狀鑒別診斷學
二、身體平衡,就有好情緒
三、奇蜜,親子玩家
四、雅虎新聞
https://tw.news.yahoo.com/%E8%B7%9F%E6%AF%92%E5%93%81-%E6%A…

本站之所有權歸屬太丞醫家中醫診所,非經授權,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網站資訊內容
『天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維護 瀏覽器建議使用 IE8、FF3 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