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敷貼療法,您貼過了嗎?-蔡瑞珊中醫師
消息類型: 醫師專文-葉馨淩 醫師 撰寫人: 蔡瑞珊中醫師  點閲數:375 發佈日期: 2022-02-14

 中藥敷貼療法,您貼過了嗎?

=====================================
                                                  
撰文:蔡瑞珊中醫師
                         
中藥的應用非常廣泛,有大家不陌生的科學中藥粉、水煎藥及中藥膏劑;而中藥膏劑除了舒緩跌打損傷不適的傷科膏藥貼布、或經濟實惠的家家必備良藥紫雲膏外,還有一種古老且頗具療效的應用~~「穴位敷貼法」。

最早在春秋戰國的古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提到:「蚖⋯⋯以薊印其中顛⋯⋯。」蚖指毒蛇,薊指的是中藥白芥子做成的丸泥,中顛是頭頂正中部,即百會穴,也就是說在古代被毒蛇咬傷會用白芥子做成的泥丸敷貼在百會穴上治療,此即最早的穴位敷貼療法。

一直到了清代醫家張璐前輩把穴位敷貼用來治療哮喘,在他的著作《張氏醫通‧卷四‧諸氣門下》中提到:「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方用白芥子淨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 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塗後麻瞀疼痛,切勿便去。 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後塗一次,如此三 次,病根去矣。」

至今穴位敷貼法被廣泛用來治療呼吸道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大家常常可以在夏至、冬至時期見到許多中醫診所貼出「三伏貼」、「三九貼」的布條,其實就是利用性味溫暖的中藥做成丸子敷貼在背部的穴位。

什麼是三伏跟三九呢?
{三伏}指的是在夏至後的某三個日子,分別是夏至後的第三及第四個庚日以及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伏」為潛藏的意思,指的是夏至之後,白天漸短,黑夜漸長,陽氣開始潛藏地下,此時節非常適合藉由藥物提振身體的陽氣,此即三伏的由來。相對於三伏,{三九}是在冬至後的三個九日,在寒冷的節氣更適合身體調理。

在搜尋期刊文獻中,有許多三伏貼的臨床研究,不難發現進行敷貼組跟沒有敷貼組比較之下,在疾病控制、症狀改善上往往獲得了更好的療效。

而其有效的原理又是為何呢?
第一、藥材的選擇多是一些辛、溫藥材,藉由白芥子的芥子甙水解後的產物對皮膚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引起局部充血、發泡,加速其他辛、溫藥材的吸收。
第二、穴位選取。穴位源於經絡,針對疾病作適當的穴位選取,如呼吸道疾病常常取足太陽膀胱經的定喘、風門、肺俞。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為對抵抗外來風、寒、濕邪氣的一道藩籬,由穴位敷貼刺激經絡,強化個體機能。

穴位敷貼法一定要在冬、夏至期間嗎?
中醫講究天人相應,治療時機搭配節氣,可以加強效果,但並不代表只能在這些時期進行治療,《不舒服的當下就是最好的治療時機喔!》

本站之所有權歸屬太丞醫家中醫診所,非經授權,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網站資訊內容
『天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維護 瀏覽器建議使用 IE8、FF3 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